十二月二十日台北的天氣陰,也是入冬以來最強的寒流發威時候。
決定從家中開始步行到木柵指南宮,消耗一點卡洛里。
首先經過木柵國小旁的「文山公民會館」,
日據時代留存下來的建築物,
經過整理維護後,成為「文山公民會館」,
此處常聚集一些喜歡美術者坐在此地畫圖。
記得小時候~~
小學老師告知:「這是老校長的宿舍。」
這是指南路二段另一個指標~~
政治大學的校門。
走道指南路三段了!
該向右轉還是向左轉,
我們決定往左轉「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
走這條山路,必須爬一千多個階梯。
從山腳下到指南宮整個路程需要三十分鐘左右吧!
爬著階梯前進,可以遠眺政大重劃區的房子。
指南宮親山步道~~
在民國四十二年未開萬壽路時,
唯一可以到指南宮的山路。
在遙遠年代~~~
許多香客必須一部一腳印慢慢的爬上來,
或者搭著轎子上山。
石階兩旁有許多歷史遙遠捐贈的石雕等作品。
也是我小時候第一條認識的山路,
在元宵節時,跟著哥哥和左鄰右舍提著燈籠拿著火把上山探險的路徑之ㄧ。
指南山除了聞名的指南宮外 ,
其實還有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廟宇。
我們避開指南宮的商街,
選擇石階慢慢前進,終於到達「仙公廟」。
指南宮位於貓空猴山坑海拔二百三十公尺,
這裡曾是台灣十大景之ㄧ。
坐在石階上可以遠眺淡水河的觀音山,以及欣賞美麗的夕陽
在當地人捐地後,
在清光緒十六年在現址興建「指南宮」。
西元1920至1959曾多次拓建。之後以不改變本殿的原則下,逐年修建。
增建後的許願池,心誠則靈
讓香客許下小小的願望。
在我印象中,呂洞賓的籤非常靈,
許多香客到此抽籤後,必須利用午睡時間到香禪房睡覺休息
最重要的是呂洞賓仙祖會託夢給香客。
指南宮為儒道釋三教同體的宏偉叢林。
從指南宮的兩側可以到達凌霄寶殿和大雄寶殿,
選擇向右轉,到達大雄寶殿,遠眺對面的貓空茶園。
大雄寶殿可以欣賞群山美景~~
沿著萬壽路下山,
順便看看貓纜的塔台修建情形。
此山路豪宅林立,享受指南山最美的景色。
這一趟我們共走三小時,十一點多公里的路程。
在寒流過境的時刻爬山,感覺還真的不錯ㄚ
木柵有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