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為了適應禮制的要求-為人們表達對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為奉行各種祭祀活動提供場所而產生壇、廟、祠等建築類型。現存的北京天壇建築群便是壇廟建築中的傑作,更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 天壇位於北京城區南部。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公元一四二零年 ),佔地約二百七十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孟春祈穀、夏至祈雨、冬至祈天的地方。


 


這個建築群在建築形式和佈局上很有特色,它的圍牆南邊是方的,北邊呈半圓形,以應「天圓地方」之說,主要建築物都是圓形的。整個建築群共有祭壇兩座 -祈穀壇在北,圜



丘壇在南,二壇在同一條南北中軸線上,中間有牆隔開。祈穀壇的中心就是祈年殿。

祈年殿曾在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被雷擊起火焚毀,據說,當時殿的大柱是用沈香木做的,燃燒時,清香的氣味,數裏之外都可以聞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圖樣,掌管國家建築事務的工部便把曾經參加過祈所殿修繕事務的工匠們召集來,讓他們根據記憶、口述製成圖樣,再施工建造。因此,現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建築,但是,基本建築形式、結構,還保留著明代的樣子。 

 

鎦金寶頂的三重檐圓形大殿,殿基庭落在三層圓形的白石台基上。殿檐上深藍色琉璃瓦象徵天空。( 明代原為藍、黃、綠三色,清乾隆時一律改為藍色琉璃瓦。 )全殿高三十八米,直徑三十米,全憑內外三層共二十八根木柱和複雜的木結構支撐沉重的檐頂。而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是按天象建的-中央四根龍井柱,象徵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徵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柱,象徵一天十二時辰。加起來二十四根,象徵二十四節令,三層相加二十八根,象徵周天二十八星宿。此殿是我國古代獨特的木結構体系抬梁式構架的典型作品,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 

從祈年往南有皇穹宇和圜丘。皇穹宇是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正殿為圓形,外面有一道圓形圍牆,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由於內側牆面平整光潔,聲波可沿內孤反射傳遞。從皇穹宇到圍牆南邊的琉璃門之間有一條石板通道,在皇穹宇台階前由北而南的第一、二、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如站在它們不同的石板中央上,面向殿內拍一下手,可以聽到不同的回響。這是因為三塊石板在這道圓形圍牆中心,無論站在哪塊石板上都能聽到回音。

 

圜丘為潔白如玉的三層石築圓壇,是舉行祭天大典的地方,壇高一丈六尺,每層四面有九級台階。壇面石板仍嚴絲合縫,平整如鏡,是我國石質建築的傑作。壇上所有的石板、欄杆、欄板以及台階都與九字有關,因「九」字在古代常被用來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例如從壇中心向外、三層台面,每層鋪九圈扇面形狀的石板 … … 台面中心的太極石,也有聲波反射作用,皇帝把這看作是天下萬民對朝廷的歸心和響應,所以將這塊中心圓石稱為「億兆景從石」。 天壇的建築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又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科學原理,在古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文字內容來自http://www.northwest.com.tw/view_china_tentan.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紅姊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